在曼联主场负于阿森纳的英超联赛中,卡塞米罗站位过于靠后导致了造越位的失败;在欧冠半决赛中,德里赫特对皇马打入的绝平球也产生了争议;在奥运会上,细谷真大背身持球后转身扫射却被判越位。
虽然这三个球在现行越位规则下讨论度很高,但在早期越位规则下,它们就是板上钉钉的越位,没有什么讨论或争论的余地。越位规则一百多年来的变化天翻地覆,这是它作为足球核心规则的应有待遇。
越位
许多新球迷总是不知道什么是越位,甚至一些老球迷也常常一头雾水。足球规则在各类球类运动中是公认简单的,而“越位”是足球为数不多的复杂规则。
下面是中足协官网发布的中文版足球竞赛规则第11章《越位》的节选:
队员处于越位位置,如果其:
•头、躯干或脚的任何部分处在对方半场(不包含中线)。且
•头、躯干或脚的任何部分较球和对方倒数第二名队员更接近于对方球门线。
所有队员包括守门员的手和臂部不在越位位置判定范围内。
队员不处于越位位置,如果其:
•与对方倒数第二名队员齐平或
•与对方最后两名队员齐平。
中国足协官网
很绕。不过,90%的越位球都是下面这种显而易见的情形,这种情形对裁判而言没有什么犹疑的必要,但对一个刚刚了解了基础战术的球迷而言,简单情形更能触达本质。
如果我们允许红9在这里接球,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显然,红9可以直接射门,但和往常不同,他不需要观察对手的后防线。在实践中,后卫容易忽略身后的空间,而且防守球员的动作总会比进攻球员慢一拍。因此,红9可以轻松获得大把射门的机会。
如果在这条传球路线上加一个中后卫,红10就得起高球找红9了,后者还是可以拿到大把射门机会。
对红9采取盯人防守不会取得什么成效,因为他总是可以在后卫身后接到球。事实上,无论设置几个后卫,只要没有越位规则,10号传给9号这一条球路都始终存在。
在无法加强防守时,为了取得比对手更多的进球,就要加强进攻。我们已经看到,长传球是最有效的战术,所以进攻应该使用长传球。只要派几个前锋在前场抢点,总会进球。
最后,足球就会变成一种一个人在后场传球、九个人在前场顶牛的近乎摔跤的运动,这是毁灭性的打击。
因为有越位规则,狗抢飞盘的战术被迫失效,所以进攻必须在对手防线身前展开,空间理论才得以成立,一切战术和大部分技术才能成型。
越位规则的本质与历史
如前述,越位规则的本质是限制进攻手段,将比赛拉回到“两军对垒”的形式。
最早的越位规则要求球员必须比对方倒数第三名球员离球门更远,这意味着进攻球员更容易越位,守方更容易造越位,在通过传递配合越过倒数第三名防守球员后,还需要通过个人能力越过倒数第二人。
“守方更容易造越位”严重限制了进攻。当时主流的2-3-5阵型虽然将大量兵力投入进攻,但只要一名后卫站位靠前就可以造越位,而且就算造越位失败也有拖后中卫兜底。
于是,越位规则从“倒数第三人”变成了“倒数第二人”,攻方突破越位线就能直面球门,守方压上造越位一旦失败就将承受极大风险。更具协同性的防守成为了主流,防守球员的数量逐渐不少于前锋,这就是《倒转金字塔》的标题来由。
为了防止单方面围攻,越位规则还有一个补丁:本方半场接球无论如何都不越位。如下图,虽然红12是倒数第二名防守球员,但蓝5在本方半场接传球,所以不越位。
越位规则另有一些小修小补,例如对“有效部位”的认定、对裁判吹罚时机的规范等。现行越位规则将”有效部位“界定为头、脚等可以得分的部位,边裁不需要等球员接到球就可以吹罚越位——2005年联合会杯的边裁则必须等到球员接到球再吹罚越位(见:咏鹏《裁判,你到底在想什么?》)。
巴黎奥运会上细谷真大对西班牙的进球被判越位,就是因为背身时一只支撑脚探出了越位线,属于“有效部位”,虽然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违背越位规则本质的判罚,但裁判组也并不构成误判,相反他们严谨执行规则。库巴西也被恪尽职守的裁判组拯救了一把。
温格规则
细谷的进球在温格规则下将毫无争议地成为一个好球。“温格规则”是指进攻队员必须整体越过倒数第二名防守球员才构成越位。
温格认为,在温格规则下,防守队员必须更靠前,而进攻队员也可以大胆进攻,这项改革既能够鼓励进攻,也能实现攻守衡平。
越位规则无论如何改革都不可能杜绝“越位悬案”,但更激进的越位规则一定会产生更多进球。我个人猜想,温格规则下,更多因扎吉式的前锋会被发掘出来,双中锋也可能会成为更多球队的选择。矮中卫的生存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因为仅凭意识已经难以弥补身体劣势了。由于向前传球的成功率更高了,因此针对中前场的绞杀和铲抢会增加,不让他们舒服地出球,后腰与边后卫的进攻任务则会继续加重。这样看来,温格规则是顺应战术发展潮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