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一大"是1964年的全国足球工作会议上,中国足球界参照中国军队的郭兴福式教学法,提出了“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训练方针,这就是著名的“三从一大”训练方针。随后不久,这一训练方针在整个竞技体育界推广开来,为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深远的作用。
具体来讲,"三从一大"包括从严、从难、从实战,大运动量训练。从严,严格训练和管理。从难,高强度、高对抗训练,提升技术和战术。从实战出发,根据队员特点和队伍需求制定训练计划。大运动量,保证训练质量和体能。
“三从一大”曾为中国体育造就出无数世界冠军,为许多体育项目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强调的是吃苦耐劳精神,是攀登世界高峰必须要付出超人努力的行为准则。“三从一大”中只有付出、苦练、血汗、奋斗和高远目标,没有利益、金钱、懒惰、私欲。实践证明,“三从一大”的训练理念符合体育竞技规律。曾经中国男女篮国家队主教练宫鲁鸣对此深有体会,“竞技体育是非常现实的,要想得到好成绩就要加倍付出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中比比赛时更加严格,强度更大。从这点看,‘三从一大’是多年来从各个方面都得到证实的最简单、最实用、也最科学的训练方法。”
太阳从东方升起,乌云往往伴随雨。这项原则曾经也被人所批评、甚至弃用,很多人指责此原则会造成伤病、运动过度,甚至指责其泯灭人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所谓更加高科技、新时代、民主先进的训练方式代替的三从一大,这很大程度上导致新生代的职业运动员空有良好的身体天赋但缺乏基本功,宫鲁鸣教练就钟爱三从一大原则,很多人称其为开历史倒车,是错误的,但是男篮在其指导下的进步有目共睹。
从本质上讲,“三从一大”借鉴了我们军队的训练方针,它对于我们提升单兵的战斗能力和战斗素质是非常有帮助的,即便是在现代战争中,即便有了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加持,我们的人民军队同样不会对单兵素质的提升有丝毫放松,反而更加科学全面地提升各方面能力。同样对于提升我们运动员的个人基本功也是非常有益的。所以,对于提升个人技术能力来讲,“三从一大”还是要继续坚持下去。尤其是在比赛关键时刻比拼意志品质的时候,如果能再果敢一些,再坚持一些,或许很多时候结果就不一样了。
再回到中国足球的话题上来讲,中国足球是否需要“三从一大”,个人观点是肯定的。坚持这个指导原则对于提升个人基本功是非常有帮助的,已经无数的实例证实了这点。但是现在往往有一种论调,即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专业体育的结晶,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和职业体育,完全落伍了。对于足球来讲,要借鉴欧美先进的训练方法才行。但是学习借鉴欧美并不意味着对自己之前的经验全部否定、全部照搬。更重要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讲,是要搞清楚我们要坚持什么打法。
曾几何时,近20年,世界足球名帅走马灯似的来到国足,都是同样的结局:荷兰人阿里·汉执教,铩羽而归;塞尔维亚人福拉多受聘,难逃败局;西班牙人卡马乔挂帅,惨败收场;意大利人里皮上任,黯然离去……2013年至今,10年间,中国国家队已经经历了10次换帅,其中,意大利人卡纳瓦罗在任只有49天,仅执教了两场比赛。频繁更换的,不仅是主教练,还有“学习榜样”。学德国、学巴西、学荷兰、学法国、学西班牙、学意大利……世界足球强国学了个遍,到头来,却陷入了一个“死循环”——生搬硬套他国经验,必然水土不服。不行,就再换一个“模板”;再换一个“模板”仍不行,就再换一个学……
在探讨中国足球的发展路径时,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在尊重传统与吸收新知之间找到平衡点。"三从一大"作为一种历经时间考验的训练理念,其价值并非一概而论。在现代足球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新的竞技环境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
中国足球在学习欧美的过程中,确实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自己的历史和经验。相反,我们应该深入分析那些曾经成功的案例,从中提炼出适合中国球员的训练方法和战术体系。例如,"防守反击"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战术,在很多场合下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中国足球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将"三从一大"的精神与现代足球的战术理念相结合,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足球发展模式。
此外,频繁更换教练和学习榜样,反映出中国足球在发展道路上的迷茫和急躁。足球的发展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建立起一套稳定的培养体系和战术体系。这不仅仅是教练层面的问题,更涉及到整个足球生态的建设,包括青训体系、联赛管理、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
总之,"三从一大"作为一种精神遗产,其核心价值在于强调努力、纪律和实战能力的提升,这些都是现代足球不可或缺的元素。中国足球应该在继承这一精神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以期在国际足坛上取得更好的成绩。